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于2003年3月,地处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学院以工学为主,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面向全国招生。至2012年,学院已走过近十年的发展历程,逐步形成了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的教育体系,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012年,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毕业证书严格遵循教育部统一制式要求:
封面设计:采用深蓝色布纹纸,印有校名“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校徽及“毕业证书”字样,整体风格庄重、典雅。
内页内容:包含学生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专业、学制、入学及毕业时间、证书编号、校长签名等信息,并加盖学校公章与钢印。证书编号通过教育部学信网备案,确保唯一性与可追溯性。
校徽寓意:校徽中的“齿轮”象征工业与科技,“书本”代表知识传承,二者结合体现了学院“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
2012年,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期,制造业、信息技术等产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作为以工学为主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在机械设计、电子信息、计算机应用等领域的就业竞争具有明显优势。据学院就业报告显示,2012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0%以上,其中60%进入制造业、信息技术等行业,体现了学院服务区域经济的办学特色。
2012年6月26日傍晚,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2012届毕业生毕业典礼在学院体育馆隆重举行。典礼流程包括:
奏唱国歌:全体起立,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表彰优秀:学院领导宣读获得辽宁省、大连市和城市学院优秀毕业生称号的应届毕业生名单,并为获奖代表颁奖;
证书颁发:院长匡国柱向荣获学士学位的毕业生代表颁发学位证书,这一环节是典礼的核心,标志着学子正式完成学业;
师生寄语:教师代表梅彦平、毕业生代表董宇珣、在校生代表董文嘉分别发言,表达对毕业生的祝福与期望;
校歌奏唱:典礼在校歌《金色华章》的歌声中落下帷幕。
匡国柱院长在讲话中向2012届毕业生提出四点希望:
志存高远,追求卓越:希望同学们将个人理想与社会需要相结合,用创造力发展自我、服务社会;
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面对社会竞争,要敢于面对挑战,以乐观态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新集体中学会尊重与理解他人,在实际工作中虚心学习、大胆创新;
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大学毕业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新学习的起点,要不断更新知识,适应时代发展。
典礼通过校园网、微信等平台全程直播,除在校师生外,校友、家长及关心学院发展的社会人士也相聚云端,共同见证这一庄重时刻。校友会定期举办“毕业证故事分享会”,邀请毕业生回顾求学经历,证书上的校长签名、校徽图案等细节常引发共鸣。例如,2013年校友返校日活动中,校友们参观新建校区,在新校区图书馆前合影留念,共同回忆青春岁月,畅聊人生发展。
对于2012届毕业生而言,毕业证是进入职场的核心凭证。例如,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张某凭借毕业证与AutoCAD高级证书,成功入职大连机床集团,从事机械设计工作。他回忆:“毕业证不仅证明了我的学历,更让我在入职初期获得了同事与领导的信任,为后续的工程师晋升奠定了基础。”
部分毕业生选择通过考研提升竞争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李某,凭借毕业证与学业成绩,考入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最终获得工学硕士学位。她表示:“毕业证是报考资格审查的关键材料,没有它,我的深造之路将受阻。”
在社交场合,毕业证常被视为个人能力的隐性背书。校友王某在创业过程中,客户因其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毕业生的身份,对其软件开发团队的专业性产生初步信任,为合作奠定了基础。他感慨:“毕业证虽是一张纸,却承载着学院的社会声誉与校友网络的价值。”
2012届毕业生中,不乏因保管不善导致毕业证遗失的案例。例如,市场营销专业学生陈某在搬家时不慎丢失证书,因需提供学历证明报考公务员,陷入焦虑。此类事件折射出纸质证书易损、易失的弊端。
根据学院现行规定,毕业证遗失后需按以下步骤补办:
登报声明:在省级报刊刊登遗失声明,声明原证书作废;
提交申请:携带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二寸免冠照片等材料至学校教务处填写补办申请表;
审核备案:教务处核查学籍档案,确认信息无误后上报省教育厅;
领取证明:审核通过后,学校发放《毕业证明书》,其法律效力与原证书等同。
尽管补办流程规范,但学子仍面临时间成本高、异地办理难等问题。例如,2012届校友赵某在深圳工作,为补办证书需多次往返大连,耗时近一个月。此类案例促使学院探索数字化服务,如2025年上线的“学信网学历认证电子报告”,为学子提供了便捷的替代方案。
学院与大连机床集团、英特尔(大连)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毕业证+技能证”双证书制度,要求毕业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考取行业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2012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中,80%同时持有AutoCAD高级证书,显著提升了就业竞争力。
随着教育部推进“学历证书电子注册”,2012届毕业生可通过学信网快速验证学历。这一变革不仅提升了证书的安全性,也为远程求职、跨国深造提供了便利。例如,校友吴某在申请澳大利亚大学时,仅需提供学信网认证报告,无需邮寄纸质证书。
学院推出“校友学历提升计划”,允许毕业生返校修读第二学位或参加技能培训。2012届校友可凭原毕业证享受学费减免政策,体现了学院对持续教育的重视。这一举措与国家“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战略高度契合。
2012届毕业生中,涌现出一批优秀校友。例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郑某以考研成绩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吕某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他们的成功故事激励着学弟学妹,成为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生动注脚。
学院校友会创新活动形式,如举办“毕业证摄影展”“校园记忆微电影大赛”等,通过艺术化手段呈现毕业证背后的故事。例如,2025年校友会制作的微电影《青春剪影》,以毕业证为线索,记录了2012届毕业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成长历程,引发校友强烈共鸣。
学院建立校友信息数据库,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推荐、创业指导等服务。例如,2012届校友陈某通过校友网络成功入职一家软件开发公司,并在校友帮助下获得天使投资,创立了自己的企业。他表示:“校友网络是我创业初期最宝贵的资源。”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2012年的毕业证,既是学子青春岁月的见证,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缩影。从纸质证书到电子认证,从求职凭证到情感纽带,其价值随时代变迁不断丰富。未来,随着教育数字化的深入,毕业证的形式或许会变,但其承载的学术精神与社会责任,将永远镌刻在每位校友的心中。正如校友会墙上那句标语所言:“一纸证书,一生城院人;百年学府,永续赤子心。”
Copyright ©2010-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