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辽宁理工学院,在锦州滨海新区的校园里,数千名学子完成了学业。这一年,学校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41号令)及《辽宁省授予成人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实施办法》,系统修订了成人教育学籍管理制度,构建起覆盖全周期的学籍管理体系。这份成人毕业证,不仅承载着学子的奋斗记忆,更成为学校制度规范化进程中的关键注脚。
2019年,辽宁省教育厅发布《辽宁省授予成人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实施办法》,明确要求成人本科毕业生需通过外语、政治理论课及专业基础课三门学位课程考试,方可申请学士学位。辽宁理工学院严格遵循此规定,对成人教育毕业生实施“六步审核法”:
数据核对:毕业生需登录教务系统及学信网核对个人信息(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等),如有误需提交申请材料。
成绩核查:各学院重点审核总学分、必修课程、外语学分(≥8学分)、通识选修课学分(≥8学分)及体质测试是否达标。
初审与复核:学院完成初审后,教务处进行复核,确保实际执行与培养方案一致。
证书预打印:6月初组织毕业生贴照片、盖钢印,完成证书预打印。
签领与归档:毕业生需在签领表签字确认,证书信息同步上传学信网,实现“实体证书+电子备案”双轨制管理。
特殊群体保障:未达标学生可申请延长学制(最长两年),补考或重修通过后可换发毕业证书。
2019届护理专业毕业生王芳回忆:“核对成绩时发现一门选修课学分未录入,及时联系教务处更正后才顺利毕业。”这种流程设计既保障了学生知情权,又通过多重校验杜绝资格误差。
2019年7月2日,辽宁理工学院举行“铸就非比寻常的人生”主题毕业典礼。校长刘军在致辞中强调:“毕业证不是终点,而是遵守规则的证明。”这句话恰如其分地诠释了新制度的内核——通过规范流程培养责任意识。
典礼现场的三个细节值得记录:
学位授予仪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校长刘军为毕业生代表拨穗授位,颁发学位证书。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陈静怡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发言,她的研究生阶段创建的“南艳绿艺”创客空间,正是学分制改革下创新实践的产物。
证书签领制度:毕业生需在签领表签字确认,这一环节被纳入学籍档案。2019届机械工程专业学生李娜回忆:“签领时发现姓名拼音错误,教务处老师当场更正系统数据,避免影响就业。”
特殊群体保障:结业生可在两年内通过旁听补修课程,换发毕业证书。2019届因创业延期毕业的学生张伟,正是依靠这项政策在2021年取得毕业证。
2019年制度实施过程中,也曾面临现实挑战。某位因挂科结业的成人教育学生家长质疑:“补考必须随在校生考试,时间安排是否合理?”学校回应称:“不单独命题是为了保证标准统一,但会优先安排结业生参加补考。”数据显示,2019届结业生中,83%在两年内完成课程重修。
此外,2019年网络上曾出现“辽宁理工学院不雅视频”谣言,校方迅速成立调查小组,并发布声明否认视频内容与本校相关。尽管事件最终被证实为谣言,但反映出社会对高校教育质量的关注,以及学校在应对突发事件时需加强危机公关能力。
回望2019年,辽宁理工学院的成人毕业证制度革新具有三重意义:
合规性建设:全面对接辽宁省教育厅政策,结束长期沿用的旧规,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学籍管理体系。
质量保障:通过严格的资格审查和电子注册,遏制“混文凭”现象,成人教育毕业率从95%提升至98.7%。
文化传承:证书上的校训“自强、厚德、崇实、创新”,成为校友共同的精神标识。2019届毕业生中,涌现出“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等优秀代表。
如今,当2019届校友翻开毕业证书,内页的校长签名、电子注册号、水印防伪,仍在诉说着那个夏天的故事。这些制度细节,不仅记录着个人的成长轨迹,更镌刻着中国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时代转型。正如校长在毕业典礼上所言:“制度是冰冷的规则,但执行制度的人应该有温度。”这份温度,至今仍在辽宁理工学院的校园里延续。
Copyright ©2010-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