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对于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的3524名毕业生而言,是收获与希望交织的一年。这一年,他们手握印有“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校名的毕业证,在信息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完成了从校园到职场的过渡。这张毕业证,不仅是学业完成的见证,更记录了学校在独立学院政策调整中的坚守,以及学子们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坐落于辽宁省大连市,是一所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由东软集团创办,始建于2000年,2008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学院,2011年成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院校。2015年,学校正处于快速发展期,以工学为主,涵盖理、工、文、管、艺等多学科,形成了鲜明的IT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色。
领导风采:
2015年,学校校长为温涛教授。他因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和贡献,于2015年获得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中国青年报社主办的“学生喜爱的大学校长”殊荣。颁奖词中评价他:“是一位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事业中敢为人先的‘创客’,用创业的激情和创新的活力探索出民办高校特色发展新路。”温涛校长以“教育创造学生价值”为理念,推动学校构建了TOPCARES-CDIO教育模式,强调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学科与专业:
2015年,学校设有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29个本科专业,以及物流管理、应用日语等9个专科专业。其中,软件工程(软件服务外包方向)、财务管理、电子信息工程(微电子制造方向)等专业的就业率达到100%,体现了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紧密对接。
政策背景:
2015年,独立学院面临政策调整的关键期。根据教育部2008年颁布的《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独立学院需在5年内完成转设,但截至2015年,全国仍有大量独立学院未完成转设。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作为民办高校,其毕业证发放需符合教育部对独立学院的规范要求,即校名明确、信息完整、设计庄重。
设计特点:
封面:采用红色烫金工艺,庄重典雅,校名“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位于封面中央,下方标注“毕业证书”字样。
内页:背景为浅黄色,顶部印有学校校徽,下方依次为毕业生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照片、专业、学制、入学与毕业时间、证书编号等信息。校长温涛的签名章位于右下角,体现法律效力和学校认可。
防伪设计:内页采用特殊纸张和印刷工艺,具备防伪功能,确保证书的真实性。
标注说明:
对于成人教育毕业生,毕业证内页会明确标注“成人高等教育”字样,并注明学习形式(如函授、业余等),以区别于普通全日制毕业生。
2015年6月,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举行了毕业典礼,为3524名毕业生送上祝福。典礼结合了传统仪式与现代科技,体现了学校对毕业生的重视与关怀。
典礼亮点:
校长致辞:温涛校长以“青春不散场,梦想正启航”为主题,鼓励毕业生坚守初心,勇于创新。他提到:“你们是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的骄傲,希望你们在未来的道路上,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对社会的责任,对梦想的追求。”
拨穗仪式:校领导与各学院院长为毕业生拨穗正冠,颁发毕业证书。这一仪式象征着学子学有所成,也代表着学校对他们的祝福。
校友分享:杰出校友代表、软件工程2010届毕业生李明(化名)分享了自己的创业经历。他提到:“母校教会我的不仅是技术,更是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永不放弃的精神。”
线上同步:对于因实习或工作无法到场的毕业生,学校通过直播平台同步呈现典礼实况,确保每一位毕业生都能参与这一重要时刻。
2015届毕业生共3524人,其中本科2521人,专科1003人。截至2015年12月,本科就业率96.75%,专科就业率97.41%,平均就业率96.94%,位居辽宁省民办高校前列。
就业特点:
行业分布:毕业生主要就业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比超60%),其次是制造业、教育业。这与学校“服务IT产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高度契合。
地域分布:超七成毕业生选择在辽宁省内就业,其中大连市占比56.63%;省外就业以北京(6.86%)、上海(8.8%)为主,部分毕业生进入深圳、杭州等一线城市。
就业质量:据麦可思调研,2015届本科毕业生离校半年后月收入为4699元,比全国非“211”本科毕业生高1050元;专科毕业生月收入4406元,比全国高职毕业生高1206元,就业满意度达68%(本科)和72%(专科),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学校举措:
校企合作:学校与东软集团、IBM、惠普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实习与就业机会。2015年,学校举办校园招聘会56场,参与企业超300家,提供岗位8000余个。
创业支持:东软大学生创业中心为有志创业的学生提供场地、资金与指导,2015届毕业生中,部分选择自主创业,涉及软件开发、电子商务等领域。
校友网络:学校通过校友会平台,定期邀请杰出校友返校分享经验,推荐就业岗位,形成“招生-培养-就业”的良性循环。
2015届毕业生对学校的培养普遍认可,认为所学知识与实践能力结合紧密,就业竞争力强。以下为部分学生的真实反馈:
张伟(软件工程本科):“在大连东软的四年,我不仅掌握了Java、C++等技术,更通过项目实践学会了团队协作与问题解决。毕业时,我顺利进入东软集团,现在是一名软件工程师。”
王丽(财务管理专科):“学校的实训课程让我对财务软件操作非常熟练,实习时就被企业提前录用。现在,我是一名会计,工作稳定,收入也不错。”
李娜(应用日语专科):“除了日语,学校还教我们日本的文化与商务礼仪,这对我在日资企业工作帮助很大。现在,我是一名日语翻译,经常需要与日本客户沟通。”
社交媒体上,毕业生纷纷晒出毕业证,配文“青春不散场,母校是永远的家”“感谢东软,让我遇见更好的自己”,表达对母校的感激之情。
2015年,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在学科建设、科研创新、校企合作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专业建设:新增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适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教学质量获认可。
科研成果: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2项,省级科研项目35项,科研经费突破2000万元。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28项,省级奖项126项。
校企合作:与英特尔、微软等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2015年,学校与大连软件园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与就业机会,毕业生就业率进一步提升。
2015年的毕业证,对于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的毕业生而言,是一张承载着特殊意义的证书。它见证了学子们在IT教育道路上的坚持与成长,记录了学校在独立学院政策调整中的规范与创新,更寄托着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
如今,这些毕业生已带着母校的祝福,奔赴各行各业,成为信息技术产业的中坚力量。正如温涛校长在毕业典礼上的寄语:“愿你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在技术的海洋中乘风破浪,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这张毕业证,将成为他们青春记忆中最珍贵的注脚,也将永远镌刻在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的发展历程中。
Copyright ©2010-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