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全球,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轨迹,中国农业大学2020届毕业生的毕业季也因此被赋予了特殊的色彩。6月23日上午十点整,中国农业大学2020年毕业典礼在东校区图书馆报告厅隆重举行,这场毕业典礼采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特殊方式,5479名毕业生齐聚云端,跨越距离的阻碍,共同见证这一荣耀时刻,开启了人生新的征程。
这场“云端”毕业典礼是中国农业大学办学史上的首次。党委书记姜沛民、校长孙其信等全体校领导,各学院、相关职能部处负责人,教职工代表,毕业生导师、班主任、毕业生亲友等通过线上线下,共同参与了这场特殊的盛典。在典礼上,姜沛民介绍了2020年毕业生基本情况及学位授予情况,并宣读学校相关表彰决定。2020年,学校共有2703名全日制本科生毕业,2776名全日制研究生毕业,其中博士研究生739人,硕士研究生2037人;学校决定授予2352名本科生学士学位,其中授予378名本科生双学士学位;决定本批次授予350名研究生博士学位,授予1179名研究生硕士学位。
校长孙其信在典礼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以校园内一幅标语为引,回顾了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从始料不及到全民应战取得的重大战略性成果。他指出,疫情防控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践行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验证了一个国家拥有强大经济实力的极端重要性,彰显了科技创新全方位的支撑作用,同时中国在抗击疫情中充分展现出负责任的大国担当。孙其信还与毕业生分享了“多难兴邦”“自主创新”等关键词,鼓励农大学子担起历史使命,用一砖一瓦垒起祖国的坚不可摧的宏伟大厦,坚定不移地自主创新,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出应有贡献。
2020届毕业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各类竞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们参加了“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机械设计、工程训练、数学建模、生命科学、化学实验、结构设计等40余项竞赛,共1256人次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级别竞赛奖励554项,其中包含全国竞赛奖233项,省部级竞赛奖321项。较往届有更多的学生投身竞赛并收获了佳绩,在更多赛事中取得了新的突破。这些竞赛成果不仅体现了毕业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也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学校决定授予江海洋等243名同学“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称号;授予胡忆雨等779名同学“中国农业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评定李蔓蔓等100名毕业生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这些优秀毕业生和优秀毕业论文获得者成为了全体毕业生的榜样,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勤奋、努力、创新的精神,激励着更多的同学在未来的道路上追求卓越。例如,农学院的硕士研究生陈代涛代表全体毕业生向母校表达了感激与不舍之情。即将返乡创业、扎根基层的他表示,习总书记回信寄语全国涉农高校,激励着他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疫情期间他在家乡助力春耕生产,成为了一名新农人。他坚定地说,作为农科学子要挽起裤腿、撸起袖子,致力于把科研做在第一线,把论文写在田地里,以实际行动践行强农报国,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让百年农大精神在祖国各地生根发芽。
各学院根据研究生院的相关通知,如《关于2020年夏季毕业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相关工作的通知》等,开展了2020年夏季研究生毕业及学位授予工作。以工学院为例,学院副院长、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王庆杰宣读了工学院2020届首批毕业生学位授予决定,共有219名同学获得学士学位,52名同学获得硕士学位,29名同学获得博士学位。
学位论文的审核与送审是学位授予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学校对论文的格式、查重率等都有严格的要求。例如,学院要求学位论文查重率总文字复制比≤15%。校级抽查及学位论文申请延迟公开的毕业生,需提交相关材料。对于校级送审的论文,学校分批次进行送审,博士论文送审周期约49天,硕士论文送审周期约28天,以实际返回时间为准。非校级送审的硕士论文由导师自行组织校内送审,评阅人应由3位硕士生导师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专家担任;博士论文由学院通过国研平台匿名送审。
毕业生在提交答辩申请并发布答辩公告后,需按照规范流程进行答辩。答辩秘书需在答辩前4天,将答辩学生的姓名和学号告知学院教务老师,由学院教务老师设置答辩秘书;答辩秘书登录“研究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发布答辩公告,同时输入论文评阅人、答辩委员会委员相关信息;答辩结束后答辩秘书需再次登录系统录入答辩结果,否则院学位评定委员会针对答辩委员会的意见无法进行表决。
2021届中国农大毕业生中,有一大批投身全国各地三农建设和国家乡村振兴建功立业,从事“农业+”相关工作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比例分别是65.31%和77.38%。另有赴西部地区就业本科生69名和研究生176名,以及赴基层就业的本科生49名和研究生158名。例如,2020届农学院研究生毕业生闫笑宇毕业后成为河北衡水的基层选调生,她表示每天的工作就是为人民服务、为群众办实事,努力实践着农大校训“解民生之多艰”。2021届本科毕业生曾懿即将赴四川省内江市基层就业,她想为缩小城乡差距做些什么的想法源于自己的成长经历,大学期间的志愿者活动更坚定了她为人民服务的想法。
许多毕业生选择继续升学深造,以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专业能力。2021年,中国农大本科毕业生中,有790人保送研究生,483人考取研究生,其中进入“双一流”高校和一流科研院所深造的学生比例为92.53%,另有344人出国深造。硕士毕业生中有182人在国内深造,20人出国深造;博士毕业生中有104人在国内博士后入站,14人在国外博士后入站。例如,生命科学学院的袁正晖毕业后选择了升学深造,他想通过学习新的知识来提升自身的能力,同时完成自身的名校梦。
部分毕业生勇于探索,选择创业道路。同时,也有像动物医学学院的丁昱这样的毕业生,毕业后选择报名西部计划,尽管经历了考公、考研与考编失利的低谷,她依然坚定地选择扎根基层,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用青春诠释责任与担当。
毕业证和学位证是毕业生学术水平和职业能力的重要证明。硕士学位证书上不仅印有学校的校徽、校名,还详细列出了学员的姓名、专业名称、学位授予日期以及学位论文题目等信息。这份证书是学员学术水平与职业能力的有力证明,也是其未来职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敲门砖”。对于报考专业硕士的在职研究生学员而言,学历证书同样是一份重要的证明文件,它证明了学员在接受了系统的研究生教育后,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学历水平,是对学员学术经历的认可,也是其未来求职、晋升、评职称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中国农业大学新版学位证书融合了学校文化元素,充分体现了学校特色。新版学位证书包括证书(内芯)和封套两部分,整体设计美观大气,典雅清新,以博士红、硕士蓝、学士绿3种识别色区分不同学位层次,提高证书辨识度。证书采用横版国际标准A4尺寸,窄边框设计,简约朴素,契合该校朴实、求是的学术风格。边框顶部配饰纹样取自该校老校门建筑顶部纹理,寓意农大学子必成栋梁之才,边框底部配饰采用植物纹饰,体现农业特色。证书上部为学校标志,标题字体为宋体,正文字体为楷体,庄重秀丽,清晰易读。封套正背采用裱桃纹压变色绒材质,烫金工艺,封二采用荷兰白卡纸,印有该校校训和老校门图案。
毕业证不仅是对过去学习生活的总结,更是人生新征程的起点。它承载着毕业生的梦想和希望,激励着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每一位毕业生都带着母校的期望和祝福,踏上新的征程,去追求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无论是选择就业、升学还是创业,毕业证都将成为他们前进道路上的重要支撑。
Copyright ©2010-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