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毕业证样本学校介绍 中央民族大学还有什么院系专业?
时间:2019/2/19
在线QQ:
微信电话:【18973889360】
点击:583次
中央民族大学(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坐落于北京市学府林立的海淀区,南邻国家图书馆,北依中关村科技园,校园环境典雅,古朴幽美,人文氛围浓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由北京市、国家民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学校1978年被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也是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之一。
中央民族大学的前身是1941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民族学院。1951年6月,中央民族学院在北京正式成立,乌兰夫任首任院长。1993年11月,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 [1]
截至2018年11月,学校现占地面积为38万平方米,另规划新校区占地面积81万平方米。校园建筑面积59.2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20余万平方米,资产总值34亿元。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196人,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67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7%。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台港澳地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858人,其中本科生11283人,硕士、博士研究生4708人,少数民族预科生184人(本校);本科生(含预科生)中,少数民族学生比例为50%。
院系设置
截至2018年11月,学校现有24个学院,有覆盖10个学科门类的64个本科专业。 [1]
院校 | 专业名称 |
|||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 民族学 | 社会学 | 博物馆学 | |
管理学院 | 工商管理 | 市场营销 | 会计学 | 财务管理 |
旅游管理 | 行政管理 | 公共事业管理 | 政治学与行政学 | |
人力资源管理 | ||||
经济学院 | 经济学 | 财政学 | 金融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9] |
法学院 | 法学 | 法学与英语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10] |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新闻学 | 对外汉语 | 广告学 |
历史文化学院 | 历史学 [11] |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日语 | 俄语 | 韩语 |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 生物科学 | 生物技术 | 环境科学 | 生态学 |
制药工程 [12] | 化学 | |||
理学院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统计学 | 应用物理学 |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
信息工程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自动化 | 通信工程 | 电子信息工程 |
美术学院 | 绘画(油 画) | 中国画 | 美术学(美术教育) | 视觉传达设计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环境设计 [13] | 视觉传达设计(影像设计) | ||
舞蹈学院 | 舞蹈表演 | 教育 | 编导 | 舞蹈钢琴伴奏[14] |
音乐学院 | 音乐学 | 作曲 | 声乐 | 民乐 |
少数民族器乐 | 钢琴 | 音乐教育 [15] | 管弦 | |
国际教育学院 | 汉语国际教育 [16] | |||
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17] | ||
蒙古语言文学系 | 蒙古语言文学 | |||
维吾尔语言文学系 | 维吾尔语言文学 [18] | |||
朝鲜语言文学系 | 朝鲜语言文学 [19] | |||
哈萨克语言文学系 | 哈萨克语言文学 [20] | |||
体育学院 [21] | 体育学 | |||
教育学院 | 教育学 | |||
哲学与宗教学学院 | 宗教学 |
学科建设
截至2018年11月,学校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国家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39 个,国家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一级5个、二级13个,省部交叉重点学科1个 [1]
博士后流动站(3个):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 [22]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社会学、历史学、哲学 [23]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民族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历史学、数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23] 美术学、音乐舞蹈学、中国史、考古学、世界史、统计学、生态学、软件工程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法律硕士、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工商管理硕士、艺术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教育硕士、社会工作硕士、文物与博物馆硕士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1个):民族学 [24]
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25]
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26]
省部级重点学科一级(4个):民族学、中国史、社会学、哲学 [27]
省部级重点二级学科(15个):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门史、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宗教学、生态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人类学、民俗学、美术学、企业管理、环境科学、区域经济学